冷,不仅仅是一个外部环境的概念,也不单是天气预报里冷冰冰的数字,周围的环境、体感、心理等各种因素时刻在变化,进而使得人对冷的感知度也在不断调整。
“知道”(nz_zhidao)跟你谈谈,南方人与北方人,谁更抗寒?顺便叮嘱各位,天冷了,请记得添加衣物啊。
(新华社 徐骏/图)
有限温暖,无县不冷
我国的供暖分界线,基本就是秦岭淮河一线。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冬季城市集中供暖,由于最初的能源紧张因素,导致这通暖的管子没有延伸到南方的千家万户。人为对温度的干预,直接就让南北方冬季的室内温度有了巨大的差距。有暖气的北方室内温度可以达到十几度甚至更高;而没有暖气的南方室内,十度以下的低温再加上湿度大,想想就让人发抖。所以,如果从人为干预温度的角度看,冬季的南方确实比北方要冷。
正因为如此,多年来要求给南方供暖的呼声不绝。然而这种呼声并不能改变南方没有供暖的现实。还在2014年的时候,清华大学的教授江忆就曾公开表示,政府不太可能为南方所有城市提供集中供暖,否则中国每年将多烧5000万吨煤炭。这话听起来非常的伤人,可是在环保越来越成为政治正确的当下,政府也确实不太可能每年再多烧煤炭。另一方面,由于历史原因,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。若要像北方一样,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,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,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。
于是,北方有限温暖,南方无县不冷。看来南方供暖无望,跟北方人争哪里更冷也算不得是南方人矫情。从体感温度的差异,到相对湿度的差别,再到没有暖气的冷冰冰的现实,几乎都在佐证南方的冬天,完全跟北方有得一拼,甚至在特定的气温环境里,还要比北方更冷。而这么多年过去了,南方人并没有被阴冷和湿冷击垮,这不是能充分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耐寒嘛。
城市不冷,农村冷
若按照这个逻辑,那广大的北方农村地区的人,怎么办呢?别忘了,北方冬季集中供暖,仅限于城市,比城市大得多的农村地区,同样也感受不到暖气。所以,真正耐寒的比拼不在南北方之间,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。
在北方的冬天,农村人和城市人的感受肯定不一样。城市居民本来户外活动的频率就低,所以冬天他们很少直接与室外的冰天雪地接触,加之室内还有暖气,北方的城里人大部分时间都会觉得温暖如春。而农村人就不一样了,即便是寒冷的冬天,他们至少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跟室外的寒冷做亲密接触。即使在屋子里,没有暖气如果不生炭火,跟室外的冰天雪地没有什么差别。笔者是地道的北方农村人,从小至今感受过那种寒冷,冬天睡觉要盖上两条甚至三条被子,由于太重压得人都喘不过气。假设一个南方人在冬季来到北方,他若是去的城市,从没暖气的环境一下子到有暖气的环境,温暖如春的感觉会让他产生北方没有南方冷的错觉;如果去到北方农村=,零下十几度或者更低的气温,会不会把他冻成冰坨子不好说,他绝对会感受到南北方之间的温度差距。
另一方面,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,都具有热岛效应,这就使得冬季城市气温比农村的高。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农村高出1度,甚至更多。在热岛效应这个角度上,南北方的城市和各自所在地的农村,才具有可比性。
老天爷其实很公平,北方虽然不湿,但物理温度低,人会觉得干冷无比;南方虽然物理温度不低,可是湿度比较大,人们普遍感到彻骨而寒。所以,这就导致南北方体感温度相差不剧烈。体感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,再比较南北方哪里更冷就没有实际意义了。
真正能比较哪里冷的,是城市和乡村。可事实上,即使是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,哪里更冷、哪里的人更耐寒,这样的比较也没有普遍的适应性,而且更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。如今,生活条件的改善,使得南北地区城乡之间的温度差在急剧的减小。至少在那些没有集中供暖的地方,冬天的时候人们也有其它办法来御寒保暖。
冷,不仅仅是一个外部环境的概念,也不单是天气预报里冷冰冰的数字,周围的环境、体感、心理等各种因素时刻在变化,进而使得人对冷的感知度也在不断调整。
最后我要说,天冷了,各位添加衣物啊。
百度搜索“就爱阅读”,专业资料,生活学习,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.com,您的在线图书馆!